Sunday, March 22, 2009

< 夢旅人 > 觀后感

寫于2009年3月21日

剛看完了一部影響我很深的日本電影。
第二次看這部電影,
原來還是會有不一樣的感覺。
當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,
就已經深深的感覺到自己受影響的程度了。
在這里,
我指的是創作上。
覺得導演和編劇還蠻利害,
竟然可以把藝術完美的用一種多數人可接受的呈現方式展示出來。
電影里面雖然沒有那種很優美的畫面,
但鏡頭的運用都有它們的用意所在。
相信這點觀眾是感受得到的。
然而, 也打從心底覺得編劇簡直就是鬼才啊 ~
竟然會有這樣的想法 ~

我想, 不懂得當中意義的人可能會覺得為什么攝影師那么爛,
為什么鏡頭都搖搖晃晃的 ?
但試想想,
如果在有關戲份里,
如果鏡頭擺得穩穩的話,
那種感覺又會是如何的呢 ?
要觀眾感受那種受壓迫,緊張的感覺可以更強烈的詮釋出來嗎 ?

我是一個很主觀的人。
相信這部戲的導演也是一樣。
有的時候,導演或劇作家都會利用劇本‘說話’。
意思就是說,他們會利用劇本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觀眾。
因此,有的時候劇本或許會影射某一些事情。
然而,這些就是導演或者是劇作家對該件事的看法與想法。
而我也是一樣。
我自認是一個非常主觀的人。
我愛嘗試去以他人的角度來看事情。
因此,我利用了自己的想像,
創造了一個似乎是代表着自己,
但也好像是代表着別人的故事。

在這部日本電影中,
導演以不同的角度來看患有精神病的病人。
他告訴了我們,
其實有的時候,
患有精神病的病患還是會清醒的。
他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。
有的時候,他們并不是故意要犯錯,
只是環境或者其他的因素逼得他們不得已去犯錯。

如果觀眾有注意到的話,
導演是選用了輕松快樂的音樂來當配樂。
那么,為什么在這樣的一部電影里面,
導演會選擇這樣的配樂呢 ?
對我而言,
這部電影是凄美的。
雖然有人活着,有人死,
但是他們的死都是唯美的。
或許故事間中穿插了宗教元素(世界末日),
所以死也死得比較唯美。
然而,那種感覺是我沒辦法以文字或者是語言形容的。

以下是電影的名字,不妨去看看。
《夢旅人》(PICNIC )

No comments: